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院王士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顺利结题

发布时间:2022-11-23 20:12 点击数:

近日,我院王士君教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振兴空间过程与综合效应研究(41630749)”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该项目执行期为2017.01.01至2021.12.31,研究历时五年,发表系列论著成果,圆满完成预期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相对僵化封闭的体制机制、落后的思想认识以及亟待优化的产业结构,使其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严重不足,区域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对此,国家于21世纪初相继提出并实施“东北振兴”和“东北全方位全面振兴”战略,以期化解“东北现象”,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该项目立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性阶段过程,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基于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从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视角,构建以人文过程为主的东北振兴要素空间过程和载体空间过程的研究框架,分析典型转型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多要素交互作用的耦合机理,探讨东北振兴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政策与制度的综合效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东北振兴的阶段性效果,并为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围绕项目研究,发表高水平科技期刊论文133篇(其中《地理学报》7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名。

项目研究发现,近二十年东北振兴空间过程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时效性、地域性特征。要素空间过程方面,伴随着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人口、基础设施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显著提升,对区域生态环境、生境质量及经济增长产生综合影响效应。载体空间过程方面,在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城市群组发生重构,城市网络持续发展演化。人地系统耦合过程方面,农牧交错地区生态风险恶化的趋势得到部分缓解,城市群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平衡性显著提升,但粮食主产区在高强度开发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逐渐减弱。综合效应方面,东北振兴战略在长时间尺度上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弱显著的生态效应;其中,前10年效果显著,后期受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及振兴视角狭窄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中央也及时改变了策略,拉开了东北全面振兴的序幕。

该项目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创新1】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受到人文因素影响极为严重的地域系统,提出了融合要素过程、载体过程、人-地系统耦合过程的人文地理空间过程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有别于其他的东北问题研究。

【创新2】《东北振兴政策体系解构及区域经济响应研究》(地理学报,2022年10月),是对现有东北振兴政策研究的综合集成、补充完善,全面解构了近二十年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变化并科学评价了东北振兴的区域经济效应,在现有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一是,建立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研究的“政策解构—效应评价”的全流程、多维度、分层次的研究范式;二是,在政策解构中,提出了“时序过程—类型结构—层级结构—区域结构”的政策解构范式框架,并在“半人工”理念指导下基于Python自主编程开发了政策内容定量计算的技术框架,可实现对海量文本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定量计算;三是,在政策效应分析中,构建了“总体评价—分省评价—典型城市评价—典型企业评价”总-分的政策效应评价框架,并建立了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多控制变量多滞后期的政策效应估算模型。

【创新3】东北振兴论题的观点创新。观点一,在东北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层面上,东北地区发展体现长期性和周期性,从近代富饶之地到建国后工业重镇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问题区域,应在大历史观、大格局观、大角色观下客观审视东北地区发展的辉煌与衰退,走出传统“东北振兴”的思维定式,倡导五大安全角色定位和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东北地区转型发展”的新一轮东北振兴理念,淡化东北振兴的提法。观点二,东北地区农业基础扎实,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在东北转型发展时期,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符合国家宏观战略定位,也是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作为东北振兴新突破方向之一。观点三,东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较早实现了快速的重工业化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历史发展延续性来说,经济计划和国有体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产业安全定位角度来说,国有产业部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宜一刀切的改革。

王士君教授及其团队长期关注东北地区城市和区域地理研究,在东北城市地理基本框架、近域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结构优化、东北振兴、贫困治理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累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为学校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附1:该项目部分代表性成果(第一标注)

序号

Title-题名

Source-刊名/出版社

Year-年

1

东北振兴政策体系解构及区域经济响应研究

地理学报

2022

2

中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地理学报

2022

3

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空气污染环境效应——基于企业数据的实证

地理研究

2022

4

模块化生产下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空间组织重构——以一汽-大众为例

地理学报

2021

5

基于宏观形势和地域优势的“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思考

地理科学

2021

6

东北三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

地理科学

2021

7

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比研究

地理研究

2021

8

中国东北地区地缘关系演化过程及区域效应

地理科学

2019

9

东北地区“五化”协调发展的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

地理研究

2018

10

Identifying urban candidate brownfield sites using multi-source data: The case of Changchun City,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22

11

Mechanism of regional land use transi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20

12

Identifying determinants of straw open field burning in northeast China: Toward greening agriculture base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20

13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Patterning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ast China

COMPLEXITY

2021

14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Its Habitat Quality Response in Northeast China

LAND

2021

15

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沈阳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0

16

长白山北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17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评价、差异、格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附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该项目详情